数据要素价值化最难在哪里?赛迪研究院刘权这么说
12月8日至10日,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在自主可控汽车数字大脑产业化专题论坛上,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刘权作《数字经济发展热点与重点: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主题演讲。
他指出,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计算机的出现,是数字经济的起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1994年到2004是中国数字经济的萌芽阶段,2004年到2016年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大爆发阶段,2016年到2022年是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阶段,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从今年开始,中国数字经济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核心是数据,即怎么让数据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数字中国的概念也经历了几个过程,早在2000年福建提出“数字福建”,这是数字中国的萌芽状态,2003年浙江提出“数字浙江”,2016年G20峰会上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2016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我国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到2021年推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同年5月国家统计局给出了数字经济相关的范围概念和具体定义。
“对每一个产业发展周期来说,基本是八到十年,从数字经济发展逻辑看,2016年前后明确发展数字经济,到现在为止经过了八九年时间。”刘权说,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各地方都很重视。
刘权注意到,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是50.2万亿,占中国GDP的41.7%,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据了整个数字经济的80%,也就是40万亿的数字经济是来源于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事实上现在提ICT比较少了,而是提数字技术,传统的ICT很快就会纳入到传统行业。”刘权说。
数字经济具体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5大类。 刘权认为,数字要素驱动业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主要驱动力,现实社会当中看不到摸不着,却在数字世界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形态。
他举例说,很多人看过《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但后者的制作成本要比前者低很多,而且渲染效果非常酷。因为《流浪地球1》的场景是在现实社会中搭完再摄制的,而《流浪地球2》是在数字空间制作,很多场景是把现实生活“扫描到”数字世界中去,并在此基础进一步加工和构建,成本就很低。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转型核心就是让数据发挥重要作用。从“电子政务”到“数字政府”,核心就是让数据高效流动起来,发挥数据效能。进入数字化时代,要数实融合,传统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核心要让数据能够流通起来。
数据要素激活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那么,激活数据要素的本质是什么?刘权说,就是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数据有没有价值不用怀疑,但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就好比新疆有很多沙漠,要把沙漠变成绿地,政府每年一亩地需要出一两百元让专门的企业种植耐寒作物,这块沙漠对政府不仅不是资源,还是非常大的负担。
“过去二十多年,围绕信息化投了很多资金,但效率不高,积累的数据也无法产生价值,这些数据仅仅是支持业务系统的高效运转。”刘权说。
“我记得2002年到广东调研电子政务的数据共享,到现在电子政务的高效共享仍没有实现,为什么?”刘权解释,这是因为只是以信息化理念支持业务系统高效运转,并不是支持数据跨系统跨领域流通;很多数据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只有将它资源化之后才有价值,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化时理念上要发生很大转变。
刘权打个比方,某地有一个金矿,矿石没有挖掘出来之前是没有任何用的;只有将数据提炼标准按照统一格式来存储,才能够适用于各个业务系统的作用。资源化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只有将矿石挖出来之后再经过加工提炼形成装饰品才是资产。
对数据进行提炼形成数据元件,能够通用于不同的信息系统,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激活数据要素面临最大的问题,最主要是理念转变难,无论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还是打造世界级的数字产业集群,提到的都是数字产业,而不是ICT产业,这个转变从IT技术到数字技术到数据技术,名称的转变逻辑,不是简单的数字上新的概念,信息技术处理的是现实世界的事情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事情,而数字技术核心就是推动数据在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再加上人的精神世界,三个世界当中高效地流转得以价值释放;ICT技术解决的是物理世界的事情映射到数字世界当中去,它是封闭的一个系统,而数字技术解决的是个开放的生态,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数据最难激活的解决理念上的变化。
刘权说理解了两者不同,数据资源化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信息化原来是辅助决策,而智能化是使得数据可读、可流转、可自我决策的,也就是在整个系统是能够自动化决策的;信息化充其量是一个展示而已,决策还是靠人为,而数字化的结果决策是自动化的。
从流通角度上来看,还要加强技术创新,无论是从采集、计算、数据的流通再加上数据的治理和数据安全,每一个环节,都是开放,而信息化系统对单位来说是个封闭的系统,信息化安全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数据权限、流通都好解决,但现在是开放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才有价值。未来会出现围绕数据的流通和应用的数据基础设施。
最后,刘权也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网联汽车在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方面做得还较好,而最主要短板是在使用上,第一是要考虑数据未来能够跨系统跨区域互操作,第二是数据本身应用怎么样保证安全,所有个人相关信息在终端上都会体现,围绕这两个应用,就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确权、流通、追溯都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