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丨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广州数据交易所助企降本增效
走进广州数据交易所,人们很容易被其大厅里展示的一块巨型看板所吸引,上面展示的是陶瓷行业交易数据。
从今年4月21日至今,陶瓷行业的实物交易达到35.5亿元,交易金额突破1430万元。这组行业数据道出了数据背后助力实体经济解决难题的故事。
由于陶瓷是粗放型经营行业,商家很难通过发票去证明其实际购买的成本以及交易的金额,因此需承担较重的税负压力。但如今,通过“交易证据链证书”数据产品,就能有效降低上下游企业交易成本,只花费500元交易费用,就为一家企业达成了超12万元的成本认定,降低产业链综合税负约34%。
11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中采访团来到广州南沙。在广州数据交易所,记者看到电子看屏中的数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陶瓷、环保、汽车、农林牧渔和建筑等,生动诠释了“数实融合”的实践。
数据流通并不新鲜,各行各业的数据交流一直存在。为规范数据交易、提前占领市场,各地数据交易机构纷纷成立。
广州数据交易所是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后推出的一项重大建设成果。成立一年以来,有超过1360项交易标的进场交易,涉及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23个行业领域,累计交易金额超22亿元。
巨额交易金额背后,数据交易跟我们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联系?在广州数据交易所行业数据指数联合发布报告中,记者留意到一份名为《全球南美白对虾出口》的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了厄瓜多尔白虾价格行情、白对虾在全球市场的情况、主要供应商和销售对象等。对于行业内人士来说,这些数据能够让他们对市场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更有利于日后的销售。
广州数据交易所通过数据,帮助市场了解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洞悉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此外,广州数据交易所关注的重点还包括两方面,首要是把不合规、无序的场外交易变成场内合规且有序的交易,构建规则体系,以此保证数据要素交易越走越远;其次,数据交易所积极开展区域服务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数据交易服务基地。
所谓的“服务基地”,其实更类似于产业的载体。比如,佛山聚焦制造业,建设智能制造交易服务基地,而湛江建立海洋渔业服务基地,惠州建立智慧金融服务基地,以及在西藏拉萨建成农林畜牧的服务基地。拉萨的牦牛、虫草等都是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若以此为场景开发产业数据产品,将有助于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在落户南沙区之时,广州数据交易所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借助其政策优势,开展数据跨境的尝试。
聚焦行业发展的产业数据是大湾区发展数据的重点。广东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基础扎实,很多属于“隐形冠军”的企业在产业链上已经有了很多链主型的企业,若汇聚整个产业链的数据,数据价值将会非常大。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基础打造公共数据和产业数据产品或服务,将产生很好的效果。
过去一年来,广州数据交易所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双向流通机制,推动建设“港澳数据特区”,为粤港澳三地提供跨境数据服务。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数据交易所还积极促进大湾区开展更多数字领域的合作。据了解,广州数据交易所目前正携手港澳对个人信息保护、科研数据跨境流通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未来,广州数据交易所还希望以港澳为“桥头堡”,通过做好规则衔接,加速数据跨境并走向海外市场。
今年恰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广州数据交易所还为“一带一路”的数据流通做了相应的准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较好的贸易流通基础,这也将成为数据跨境流通尝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