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 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数字财政专题论坛在广州举行,专家建议以数字“智”理财政,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
11月26日,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数字财政专题论坛在广州举行。主办方供图
广东全面上线统一的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是在今年5月,首次实现省、市、县(区)、乡四级4.4万家预算单位在同一标准、同一平台、同一系统下开展全链条财政的预算业务管理。
11月26日,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数字财政专题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上,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王小龙表示,一体化系统上线仅是战舰初下水。应积极推动系统扩建扩容,将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分析收入等业务纳入,统筹管理,进一步拆除不同业务之间的篱笆墙壁。积极推动财政部门与组织人力资源与社户保障、人民银行、税务、审计、公安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共用。“只有实现了信息规范交互共享,部门才能有效担负起预算执行监控管理责任,一体化才能真正建成并发挥作用。”
改革 解决财政预算管理书不同文、车不同轨
广东是全国第二个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省份。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曾在广东调研时对广东数字财政建设情况予以肯定:“广东数字财政建设为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增添了信心。”
2020年初,广东着手梳理312个业务场景,2500多个功能用地,细化制定广东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写超过150万字的系统需求与详细设计说明书,动员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统筹6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重构广东数字财政新系统。
今年以来,广东省数字财政建设逐步取得阶段性成果。1月1日第一批省本级和6个试点地市全流程上线,4月1日,第二批7个地市攻克年终切换和数据迁移两大难题,全流程上线。5月1日,第三批7个地市全流程上线,按照财政部规定的实现要求,全省如期实现全面上线目标。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广东在预算管理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方面首次实现了全省一体化,解决了以前全省财政预算管理书不同文、车不同轨的问题,缩小了各地财政管理差距;首次实现了全省一个版本统一管控,通过全省统规、统建、统管,软硬件全面国产化,有效解决了以前全省各地财政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多个短板、重复建设等问题。
这为财政支出的规范化、透明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淦森看来,“现在走后门走不到了,它(系统)固化在这里,所有操作都需要合规。”他表示,作为业务基础设施,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统一了建设标准,统一了性能和水平,统一了技术接口,统一了安全保障”。“无论你在哪个地市上班,操作的业务系统是一模一样的。”
广东仅是全国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省份之一。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所有省份已经实现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运行,覆盖了地方95%的财政部门和93.5%的预算单位。预计今年年底前,全国所有省份均可实现全覆盖。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表示,接下来应实现全国预算系统纵横贯通。加快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大集中,实现中央、省、市、县一套系统贯通,全面梳理、归集各级预算单位的财务、资产、账户等信息,推动实现各级政府一本账、一张表,强力推进预算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各级业务流程、管理要素和控制规则。
解困 应拆除“烟囱”实现数据共享
推动各级政府一本账、一张表意味着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拆除数据“烟囱”。马海涛提到,当前,由于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不互通,导致财政管理工作存在多项问题。比如,在支出方面,一方面,部分支出项目受益者广泛,基层财政部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导入信息。另一方面,申请项目的企业不仅需要奔走于多个部门之间,更需要面临不同部门的重复考核。在考核方面,由于无法采集到非预算单位的数据,财政部门无法监控不属于预算单位的项目单位的支付信息,无法监控其实施监督和完成的工作量。
这正是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明确解决的问题。《实施方案》明确,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要求实现纵向全面贯通,各地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接中央,全面贯通预算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主体、各个环节,全国预算管理全流程数据分别汇集到省、中央。
王小龙也表示,预算一体化系统从构想之初就不是单一的业务系统,而是集中反映单位基础信息、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和账户管理等预算信息,实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共用。从这点来看是与数字政府建设同向而行。
目前,广东省、上海市已通过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简化直达资金申报审批流程,甚至实现了秒报、秒批、秒复。同时,共享绩效考核信息减少了重复的评估项目,减轻了对企业等微观经济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以广东为例,当前,广东通过数字财政一体化系统,覆盖了预算域、执行域和核算域,打通4万多家预算单位,接入32家代理银行,打破1400多个业务孤岛,高峰期每天可处理11.6万笔业务。赵淦森将数字财政一体化系统比喻为连通器官,输送营养的血液。他表示,“它把整个财政业务循环打通了,不论任何地方需要血液输送,这个系统都能做到。”
数据共享仍是全国数字财政改革普遍面临的难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就表示,当前,我国财政数据存在碎片化状况,部门化、地方化、单位化特征很明显,未能形成共接共享的有机整体。在大数据思维下,应整合财政系统内部的结构化数据,为全国财政立体划线。
措施 用大数据赋能业务服务和财政治理
海量汇总的数据为政府财政管理打造了一个数字孪生世界,实现物理世界、信息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同步。从最低层次的计算逻辑,到最高层面的业务逻辑与财政理念,均能够完全在系统中体现出来。在赵淦森看来,有了数字孪生的财政体系之后,执行过程“百分之百按照设定的概念、理念和流程去做”,可以将注意力更多放在财政执行效能,从以往很累的过程管理变成结果管理。
赵淦森提到,当前,广东已在考虑如何通过数据驱动财政监管,如何实现以数据驱动更科学、更智慧的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等数字治理问题。“它(数字财政一体化系统)既是一个业务基础设施,也是一个治理基础设施。我们用大数据赋能业务服务和财政治理,确保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
这正是数字财政系统汇集海量数据后展现出的“智”理能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大数据研究所所长王志刚表示,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支持下,数字财政可实现多渠道数据源的互联互通,将预算单位、企业、个人、互联网、税务、银行的数据汇聚起来,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挖掘处理,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减少决策损失。
“在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政府如何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变化?这需要我们不仅掌握宏观数据,还要了解微观的行为数据。”王志刚表示,数字财政平台可以让政府宏观数据和其他微观行为数据实现整合,推动财政管理更精准、更智能、更人性化,让财政更懂居民、更懂消费者、更懂企业。“这样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公共需求匹配度,大幅提升财政管理效率。”
建议 加快建立资金监控机制
王小龙表示,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全面上线贯通只是第一步。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建立完全覆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资金监控机制,特别是对转移支付资金,从预算安排的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流程进行公开监控,发挥出系统在风险防范、预警识别方面的技术优势。
马海涛也提到,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将在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当中,通过事先确定的追踪规则,在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的同时,自动记录和同步反馈监控信息,实现资金从预算安排的源头到使用末端,全过程流向明确、来源清晰、账目可查,强化监督问责,确保承载国家宏观政策的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精准高效、落实到位。
他建议,应当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监督的精度和效率,构建制度+技术的监督框架,建立全覆盖、全链条的财政资金监控机制,实时记录和动态监控资金在下一级财政用款单位的分配、拨付、使用情况,来探索自动控制和实时预警,实现资金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流向明确、来源清晰、账目可查,确保资金直达到基层,直达到民生。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财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光表示,财会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基础,应利用拓展目前广东数字财政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成果,推动数字化财政监督系统构建,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景、全流程的跟踪监控与分析,以及对财政预算全过程、全口径的智能化监督与风险预警,提质增效赋能广东数字财政管理,提高财政决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广东在预算管理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方面,首次实现了全省一个版本统一管控,通过全省统规、统建、统管,软硬件全面国产化,有效解决了以前全省各地财政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多个短板、重复建设等问题。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
关注
以数据化技术为支撑,以优质内容为保障 南方报业智媒赋能数字政府
作为唯一参展的媒体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南方报业”)亮相峰会,与业界一同分享在数字政府领域的创新建设成果与探索实践。从纸媒到智媒,南方报业以数据化技术为支撑,以优质内容为保障,不断助推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广东数字政府 奏响主流媒体宣传强音
今年以来,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对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进行了多形式、持续性报道超百篇,头版综述《数字政府:让服务和治理更智能》,深度呈现广东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头版报道《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 加快粤港澳数字化发展》第一时间跟进解读全国首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文件,呈现广东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头版+纵深报道《打造全国数字化治理示范省》,关注广东率先探索数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网统管”,为广东努力全面建成“智领粤政、善治为民”的“广东数字政府2.0”鼓与呼。
广东始终坚持政务服务移动化、一体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针对群众、企业和公务员群体不同办事需求,建设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移动平台,有力推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对于“粤系列”平台,南方日报、南方+多次在重点版面进行报道,针对数字政府助力疫情防控,推出多篇深度策划,包括《“粤省事”强力支撑疫情防控政务服务》《“数字政府”助企复产复工》《1亿人都在用它!看背后的数字政府如何运转》等。
此外,南方+客户端还与“粤省事”实现双向互通。南方+用户可直接从端内进入“粤省事”小程序办事,办完事后,还可从“粤省事”小程序跳转返回南方+客户端。两大平台通过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看新闻办政事无缝切换,最大限度释放数字政府改革红利。
数据型智慧媒体赋能 大力推动网上政府建设
从技术运维到技术支撑再到技术引领,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能力、智能技术为主要发展路径,南方报业已然成长为独树一帜的数据型智慧媒体,更好地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基于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强大的服务功能及数据支撑能力,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在集约化平台上建设了跨地区、跨部门涉企政策“一站式”应用“粤企政策通”,通过调用集约化平台统一信息资源库的涉企信息与服务数据,为全省广大企业提供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政策信息服务,加快推动广东“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除此之外,集约化平台还以AI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手段,打造“千人千网”个人专属页面,“长者助手”适老化产品为政府网站提供智能导航、语音导读、大字幕、大鼠标、界面放大等功能,助力老年人平等快捷地获取、使用互联网应用信息。
集约化平台还规划建设了API中心,向平台上的所有政府网站以及平台内外的第三方政务应用提供规范的数据接口,助力政府网站及各政务应用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智库支撑决策参考 助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
南方报业实施党报功能提升计划,顺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出个性化、对象化、订制化的内容产品,为政府公共决策与社会有效治理提供智慧服务,将媒体功能由单纯的信息传播向思想挖掘、战略研判、方案供给、价值传递延伸,推动主流媒体通过智慧转型,实现“深度与广度并存、研究与传播并重”,力求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南方都市报发挥出独特的策划力、集结力、连接力,用开展政府数据开放准备度研究、网上政务服务好差评研究等多个创新,参与数据生态建设,通过调查征集公众对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粤系列”移动政务服务产品等使用体验和意见形成智库报告,为数字政府服务优化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助力把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播报
白云区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亮相数字政府建设峰会
39件作品获奖 具备落地潜能
11月26日至27日,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成果发布,在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一、二楼展厅展出。广州特别设置流通开放中创新应用大赛展示区,用视频全面呈现了首届广州白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成果。
此次大赛由广州市白云区政府主办,白云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承办,南方都市报联合承办。大赛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在白云区政府的指导下,白云区政数局统筹各项工作,由南方都市报团队牵头策划、组织、宣传推广等工作。
此次大赛2020年12月21日启动,历经赛事发动、作品提交、初赛评审、创新辅导、网络投票等多个环节,2021年4月27日至28日大赛入围作品进行了决赛路演,经过学界业界专家、白云区职能部门以及创投观察团组成的专家组现场评审,最终按照无限创意、定向赛题两大赛道,分别评选出获奖作品。获奖名单显示,百余件参赛作品中,最终有39件获奖,评审专家及出题部门点赞多个作品价值高,具备较高落地潜能。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语音为主、键盘为辅的时代正在到来
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在高峰论坛环节时表示,以语音为主、键盘为辅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国的语音识别水平世界领先,且应用越来越丰富。刘庆峰透露,过去一年,科大讯飞平台上第三方开发者数量增加了65%,语音交互使用量增加了84%。
刘庆峰说,今天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超过了最好的人类数据源,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平均可达98%。除了语音识别外,声学、图像识别等相关技术,过去两年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的AI技术可以让万物互联成为数据来源和重要支撑,每一个都可以成为使用者。
例如,科大讯飞的个人政务助手产品,可以将会议纪要整理时间缩短75%,报销审批效率提升52%,在办公、审批、会议、档案、培训等业务场景极大提升效率。
刘庆峰认为,面向未来的数字政府,技术的挑战多,场景越来越丰富,因此首先要构建底层异构开放平台,政府主导,行业龙头优势互补,统一技术标准;二是数据联合开放,强化数据共享,明确数据主权,支撑数字经济;三是应用全面开放,低代码开发,构建服务市场,应用百花齐放。